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颈椎病等疾病大家常有听说,但不少人在谈及这类疾病的手术时却“谈虎色变”。作为中轴骨骼的脊柱,在做手术时就如同“在刀尖上起舞”,给患者和医生都带来不小的风险挑战。但随着手术机器人的广泛运用和技术升级,微创、内镜等技术的日益成熟,脊柱骨科医生可以使用的“趁手”武器越来越多,也能为疑难杂症提供更精细稳定的解决办法。
20日,第十一届岭南脊柱微创高医院建院90周年系列活动在广州落幕,专家们连续数日进行了精彩的分享为脊柱疾病患者带来了技术发展前沿的最新信息。据悉,医院主导的这一论坛已成功举办11年,始终紧跟脊柱外科领域微创化、精准化、智能化的发展潮流,聚焦脊柱外科新技术、新进展,努力打造高水平、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平台。
脊柱手术“在刀尖上起舞”,微创帮助解决疑难杂症
“在脊柱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神经——脊髓神经,脊柱手术一旦出现操作上的失误,会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甚至无法弥补的伤害,可能涉及脊髓损伤或是神经损伤瘫痪等。”医院骨科主任周跃教授在受访时说,脊柱外科医生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者”,手术成功的关键离不开术前的全面准确判断、术中的高质量操作以及微创、内镜等技术的保障。
“在传统的脊柱手术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创伤大、出血多的情况,但在微创技术的使用后,能够在像一根筷子那么大的内径中,解决开放手术的一些问题。”医院副院长陈博来教授介绍道,微创技术的应用,能使患者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这是微创手术所具有的巨大优势。
近年来,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也为微创手术助力,让微创手术更加精准。“微创技术和开放手术不一样。开放手术像白天开车,可以有宽广的视野,而微创手术则是在细微的空间中去探索‘奥秘’。”陈博来说,微创手术通过内镜的放大来完成对局部的精细操作,但局部周围的结构却很难在手术中被看到。但在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的帮助下,可以帮助看到手术过程中周围的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很多疑难疾病以前是要进行高风险的开放手术,但现在可以通过微创技术来达到治疗目的,并且已经证实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有一样的好效果。”如今,一个1厘米的切口就能解决椎管狭窄问题,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针对颈椎病的治疗也更加安全进步,改变以往需要融合、固定的方式,甚至可以做到“患者今天手术,明天就出院”。
在我国脊柱外科医师的努力下,脊柱微创技术迅猛发展,并被患者广泛接受。
论坛上,聚焦全脊柱内镜技术、内镜下融合技术、显微镜技术、人工智能辅助技术等,就当下热门话题,全国知名学者同场研讨。活动过程中,更有多台现场手术直播演示,多名专家参与讲解、点评。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BESS技术多中心临床研究基地揭牌仪式。
机器人助阵脊柱手术未来还可以做更多
脊柱手术是一种难度大、风险高的操作,对医生的技术水平有非常高的要求,机器人在手术中的应用,能更好帮助解决人难以操作的问题。“机器人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在脊柱手术领域大有可为。”周跃介绍,机器人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并且其稳定性和精准性更是脊柱手术的关键所需,对医生而言,在皮毛上、血管上进行缝合存在极大难度,但机器人却能够做到这一点。加之虚拟技术、内镜技术等的发展,能让机器人有更加全面、精细的视野。
不同于脏器是软体结构,骨头是不易变形的钢体结构,可以在术前做精准的规划。“通过重建技术,可以在电脑上设计手术方案,伤口切多大、需要多少钉、手术后是什么样,我们都可以进行预判,相信在将来,智能技术在骨科的脊柱、关节等领域都会有很好的发展。”周跃说,现在的机器人的应用更多的是帮助医生使手术操作更精细、更安全、缓解医生疲劳。而在未来,仍将继续探索机器人在帮助做疾病诊断、设计手术方案等领域的发展。
来源:广州日报客户端
执行编辑:吴远团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