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问大家一个问题:离开手机,你觉得自己能坚持多久?
有调查显示:
有三分之一的人承认即使在很短时间内不用手机,他们也会感到焦虑;而四分之一的人每隔30分钟就要看一次手机,还有五分之一的人,每隔10分钟就会按一下手机屏幕。
超过七成的人睡前喜欢使用手机,而且有四成的人早上起来在被窝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手机!
显然,手机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家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了。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手机依赖症”。
1、你是否也有“手机依赖症”?
“手机依赖症”,也被称作“手机成瘾”,指的是过度沉迷于以手机为媒介的各种活动,对手机使用产生强烈、持续的渴求感与依赖感,并导致个体出现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一种心理和行为状态。
存在手机依赖的人,一旦无法使用手机或手机不在身边,就会表现出烦躁不安、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低落、抑郁寡欢等近似于物质成瘾的情绪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如头晕、出冷汗等生理上的变化。
具体的表现包括:
1、当你孤单或无聊的时候,你会拿起手机。2、你会在晚上多次醒来查看手机。3、当你拿不到你的手机时,你会感到焦虑、不安或脾气暴躁。4、你的手机使用导致你发生事故或受伤。5、你用手机的时间越来越多。6、使用手机会影响你的工作表现、学业或人际关系。7、你身边的人关心你的手机使用模式。8、当你试图限制使用时,你很快就会复发。
如果对号入座,你中了几条?
尽管对于手机依赖,现在还没有像对酒精、*品、药物等物质依赖一样有比较公认的说法,但它对我们身心健康的损害无疑是巨大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过度使用手机,究竟会引发哪些严重的负面后果。
2、手机依赖,可能造成的8大危害
从轻度依赖,到重度上瘾,过度使用手机可能造成的危害包括但不限于:
1、影响神经递质,增加抑郁和焦虑风险
研究发现,沉迷手机的人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风险更高。
这是因为过度使用手机会影响我们大脑中的氨基丁酸、谷氨酰胺和谷氨酸这三种能够调节情绪的神经递质的分泌水平,并破坏它们之间的平衡,进而诱发抑郁症和焦虑症。
2、导致大脑萎缩,让人变笨
手机依赖带来的另一个影响,是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研究表明,长期过度使用手机,会让与情感相关的大脑区域,与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功能相关的大脑区域萎缩,令我们或我们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变笨。
3、影响睡眠,扰乱作息
睡前刷手机,会刺激大脑兴奋,即使放下手机,我们也无法马上入睡。手机发出的“蓝光”会阻碍褪黑素的生成,扰乱作息,导致睡眠质量变差,影响第二天的正常学习和工作。
4、影响人际关系,与社会脱节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沉迷手机的人缺乏面对面的真实接触,容易与社会脱节,倍感孤独。
而摆脱孤独的渴望,又会导致他们对手机更加依赖,造成恶性循环,进而引发社交恐惧、生活消极、酗酒等其他更多的身心健康问题。
5、影响工作和学业
玩手机不仅会占用大量的学习和工作时间,还会让大脑持续处在“多任务”状态,长此以往会引发注意力障碍,造成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的下降。
另外,如果我们的孩子习惯了手机带来的轻松愉悦,也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逐渐丧失求知欲,产生厌学情绪。
6、造成视力损害
对于孩子,长时间玩手机会使眼睛始终处于紧张、用力的状态,易引起近视。对于成人,长时间盯着屏幕,眨眼次数会减少1/3,将造成眼球表面的泪液过度蒸发,引起干眼症,甚至导致永久性眼损伤。特别是在关灯的情况下玩手机,会造成瞳孔长时间散大,诱发青光眼,严重者甚至可以导致永久性失明。
7、诱发颈椎病等慢性劳损
长时间低头看手机,颈椎部位受到的压力增大,会导致颈椎前屈度发生变化,易引起颈椎间盘突出、颈椎不稳等。还有人喜欢用半躺姿势玩手机,这会让腰椎缺乏足够的支撑,导致原有的弧度被改变,对腰椎造成伤害。
8、分散注意力,影响交通安全研究发现,边玩手机边走路,大脑接收周围环境信息的平均速度会减慢16%~33%,使得事故发生的几率大幅增加。
开车时接电话玩手机,会导致驾驶员注意力降低37%,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增22倍。车速60公里/小时,低头看手机3秒,相当于盲开50米。
现实中因为玩手机造成的交通意外,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请问屏幕前的你,此刻是否也心有余悸?
现在,我们是时候做出一些改变了!
3、摆脱手机依赖,你可以试试这些办法
如果你觉得手机依赖已严重干扰了自己的正常工作和学习,又难以自我控制,不妨试试:
1、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通过修正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CBT被证明非常有效,也是目前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心理疗法。CBT的核心理念是“帮助来访者成为自己的治疗师”。它有助于你了解自己的思想、行为和情绪之间的联系,能有效针对你的痛点和难点,通过设置清晰、明确、具有可行性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和行为技术,来帮助你学会自我控制,进而摆脱对手机的依赖。
其治疗技术包括:合理安排和计划时间、自控训练、社交技巧训练、问题解决技巧、放松训练等。如果你认为这类治疗对你有帮助,可以通过网络或线下找到CBT取向的治疗师。
2、正念训练
“正念”这个概念最初源于佛教禅修,是从坐禅、冥想、参悟等发展而来,后来被发展为一种心理疗法。作为一种自我调节的方法,正念强调的是有目的的、有意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