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间盘变性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运动神经元病患者通过中药的治疗方式,重燃
TUhjnbcbe - 2022/2/27 20:27:00

运动神经元病(motorneurondisease,MND)是一组病变选择性累及上运动神经元(皮质运动神经元和锥体束)和下运动神经元(脑干运动神经核和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慢性进展性疾病。MND的病因复杂,临床症状涉及广泛,预后不良,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疑难病症。病理可见受累脊髓变细、萎缩,质变软。断面上可见病变节段的脊髓前角细胞变性,胞体变小或消失,脊髓侧索的锥体束纤维髓鞘脱失,轴索变性等。西医治疗该病尚无特效方法,中医虽无此病名,但结合其临床症状当归属于“痿证”、范畴,而中医辨证论治运动神经元病有明显的优势。

验案例举

患者某,男,66岁,年3月7日初诊。

主诉:四肢进行性无力萎缩d。现病史:患者于年12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麻木无力,随后出现右下肢,双上肢无力,伴左侧髋骨疼痛,呈胀痛,有时伴有麻木,肉跳痛,10余天后下蹲欲起立时突觉得左侧肢体无力,伴酸胀不适,左下肢及双上肢无力呈进行性加重,伴有肌肉跳动和肌萎缩。

年1月4日就诊住院治疗,行颈椎,腰椎X片,颈椎MRI检查示:颈椎退行性病变,颈4-5、颈6-7椎间盘突出,相应水平椎管狭窄,腰2至骶1椎间盘广泛变性,腰3-4椎间盘向右膨出,腰45椎间盘向左膨出较重,神经根受压,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不详,未给予治疗。

年2月20日就诊诊断:运动轴索性神经病。多方治疗效果不明显,遂来就诊。刻下症:四肢无力,四肢躯干肌肉萎缩,伴有肌肉跳动感,尤以双手大、小鱼际肌,下肢腓肠肌、股四头肌萎缩明显。口周肌肉不适,喝水外流。面色差,寐差,头晕,旋转感,耳鸣,咳嗽有痰,口流黏液,大便微干,脉弦细,舌淡。

西医诊断:①运动轴索性神经病,②颈椎病脊髓型,③腰骶神经根变性。

中医诊断:痿证。证属脾肾两虚、津精匮乏。

治则:温肾健脾,固精生肌。治疗:以五龙荣肌汤加减。具体方如下:

熟地*12g,山药12g,山萸肉12g,菟丝子12g,鹿角胶15g,当归12g,枸杞12g,制首乌12g,瓜蒌12g,薏苡仁12g,龟板胶化12g,丹参12g,苍术、白术各12g,半夏9g,泽泻12g,元胡12g,仙灵脾12g,仙茅8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早晚服用。辨证论治6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病情稳定,随访半年,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中医治疗运动神经元的优势:

优势一、采用纯中药治疗,没有任何*不良反应。采用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抓住肌肉萎缩这一主要环节,遣方用药,激发阳气,强筋生肌,并且协调机体阴阳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优势二、采用传统名贵中药材,根据“治其外必治其内,治其内必治其根”的原则,内服外治协调作用,辩证施治,辨别虚实,审察逆顺,因时因人因病制宜使患者症状缓解。

优势三、依据奇经络病理论,应用整体调节优势,平衡人体阴阳,培补人体元气,维持正常免疫机能,减少病情的发生。

咨询

咨询

1
查看完整版本: 运动神经元病患者通过中药的治疗方式,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