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间盘变性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脊柱结核病与脊柱炎鉴别
TUhjnbcbe - 2021/6/18 18:42:00

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

谨慎而后行医!

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

非博不能致其得!

脊柱结核又称作Pott病,是一种继发性病变,约90%继发于肺结核。该病绝大多数是通过血液传播的。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其中30岁以下者占80%以上。好发部位为脊柱,约占50%左右,其次是膝、髋、肘关节。

下文为笔者查阅文献,收集临床遇到的典型脊柱结核病例,通过影像的角度来揭开脊柱结核的面纱。

病例一

女性,32岁,发烧,颈部僵硬,吞咽困难2周,仅两年来伴有夜间盗汗病史,行颈椎MR检查结果如下。

图1颈椎MRI,依次为矢状位T1WI,T2WI和强化后T1WI。图中显示C7椎体形态变扁,C6/7椎间盘受累消失,椎体前脓肿形成。C6和T1椎体内可见广泛T2WI水肿信号

病例二

29岁男性,因Horner综合征病史入院,查体发现颈部肿大,行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如下。

图2行正侧位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上纵膈增宽,椎体前方可见软组织肿块,气管受压向前移位

图3CT检查结果显示,上胸椎多发椎体骨质虫蚀样破坏,椎体前方巨大低密度边缘强化冷脓肿形成

图4行MR检查结果如CT一致,上图为矢状位T1WI强化后图像,显示病变范围较CT更广:相应的椎体及附件,周围软组织均有受累

病例三

男性,50岁,临床症状不详,行影像学检查结果如下。

图5腰椎CT结果显示,L5和S1椎体骨质破坏

图6MRI检查结果显示,L5、S1椎体可见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强化呈明显不均质强化,以L5椎体为著。其中椎间盘受累程度相对较轻

病例四

男性,30岁,伴有腿部无力病史,行影像学检查结果如下。

图7腰椎正侧位片结果显示,T12及L1椎体形态失常

图8腰椎MRI结果显示T12骨质塌陷,腰椎呈后凸畸形,T11-12、L1-2椎体及附件内可见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T12/L1椎间盘明显受累,注入对比剂后上述病灶呈明显不均质强化,脊髓受压变细,相应水平背部软组织内可见脓肿形成

脊椎结核影像学征象

1.X线

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成角畸形及寒性脓肿形成,以胸椎下段及腰椎上段多见,常累及相连的2~3个椎体,病变以溶骨性破坏为主,骨增生硬化则不显著。

2.CT平扫

显示椎体松质骨破坏,骨皮质失去完整性,可见死骨和轻微骨增生和塌陷,早期椎间盘相对完整,后发生破坏,间隙变窄,脓肿呈单房或多房。

3.MRI检查

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在炎性浸润阶段即可显示异常信号,还可用以观察脊髓有无受压和变性。

1.椎体骨松质破坏、骨皮质中断、死骨形成和轻微骨增生及椎体塌陷。早期椎间盘相对完整,随后破坏、椎间隙变窄。

2.边缘型先侵犯椎间盘及终板,附件型以附件骨质破坏为主。

3.脓肿多为单房或多房性低密度,中心不强化,脓肿壁不规则环形强化。

鉴别诊断

1.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2.化脓性脊柱炎

讨论

椎体结核按照发生椎体的部位可分为分中心型及边缘型两种:中心型多见于儿童,病灶起于椎体松质骨中心常有死骨及空洞形成,由于椎体小病变进展快很容易侵犯整个椎体和椎间盘;边缘型起于椎体上下缘的左右侧和前后方,病椎受压可发生病理性压缩性骨折,前缘压缩的多呈楔形,骨髓片或死骨可被挤压到椎管内压迫脊髓或神经根。

中心型的骨质破坏集中在椎体中央,在侧位片比较清楚。很快出现椎体压缩成楔形,前窄后宽。也可以侵犯至椎间盘,累及邻近椎体。边缘型的骨质破坏集中在椎体的上缘或下缘,很快侵犯至椎间盘,表现为椎体终板的破坏和进行性椎间隙狭窄,并累及邻近两个椎体。边缘型的骨质破坏与楔形压缩不及中心型明显,故脊柱后凸不重。

特别声明:本平台旨在传播医学文化知识,内容仅供参考,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治疗操作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尊重知识与劳动,如有侵权及使用不当的情况,请随时与我联系(热线/
1
查看完整版本: 脊柱结核病与脊柱炎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