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的循环当中,要注意的是:一个是颈部椎动脉,一个是胸部肋间后动脉,腰部的腰动脉,骶段的骶外和骶中动脉。这些血管它们的分支,主要供应椎骨、椎间盘、神经根和脊髓的血液。像别的大动脉和大静脉,它是供应其他躯体和脏器的。这部分要和讨论的内容相差稍微远了一点。在这里就不介绍了。
椎动脉图的基本结构和循行部位。它是从锁骨下动脉(锁骨下动脉是从主动脉出来)发出,出来以后,开始到锁骨下,到腋窝,到上肢。这条血管发出一个大分支,进入到颈段,一般都从颈六的横突孔穿入,跨越上六个颈椎的横突孔,最后由枕骨大孔(颅底),进入颅腔,合成椎基动脉,营养小脑和内耳。
椎动脉基本上是由颈、椎骨部、枕部、颅内四部分组成。
正常人椎骨活动的时候,椎动脉活动空间相当小。它就在一个很小很小的骨孔里。椎骨运动会造成牵拉和挤压。这样一个狭窄的骨孔,如果对一个血管发生刺激,因为血管自身具有收缩功能,很可能造成血流量减少。血流量一减少,不但会产生一些临床症状,甚至会产生一些严重症状。一旦发生剧烈痉挛,或者供血不足的时候,就会出现相应的颅神经或者椎基底动脉的临床改变。尤其是在发生病理或者退行性改变的时候。到了一定年龄的时候,椎动脉像一个时间比较长、老化的橡皮条,弹性不好。当弹性不好的时候,比如20岁时候允许30度的颈部活动;可能到了50岁时候,弹性不好,到10度的时候,就出症状了。所有这样的改变,不仅是脊柱问题,还有脊柱周围这些软组织,它一旦发生退行性病变以后,会出现一些相应功能性改变。所以年龄大时,头、颈部突然转动,可能造成压迫和刺激局部的椎动脉,这种压迫和刺激直接反应就是扭曲、痉挛、管腔变细。管腔变细,血量减少。血量减少,脑供血不足,于是出现一系列临床相应症状。如:头晕、耳鸣、头痛、视力不好、嗅觉障碍等等,这些问题构成比较典型的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供血不足,一般不是持续性发作,临床上是间歇发作。特别当头颈部发生突然的、剧烈的、大幅度的运动或者旋转时,是发生疾病的突出诱因。例如街上,忽然老张、老王一喊你,突然回头,马上头晕。或者最常见的,晚上睡觉,突然翻身,也晕。这个体位变化,很可能是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的前期改变。这种发作性头痛、眩晕,发作性带有旋转性、浮动性、摇晃性头晕,很可能是椎动脉出现问题。这条血管引出的麻烦比较多,影响比较大,我们要给予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