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椎齿状突骨折并非少见,在成人颈椎骨折脱位中占10%~15%,在老龄人群中,低能碰撞(如跌伤)通常是导致齿状突骨折的常见原因,而在青壮年人群中高能创伤(如车祸伤)是主要的致伤原因。枕部和颈后疼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并常有枕大神经分布区域的放射痛。颈部僵硬呈强迫体位,典型的体征是患者用手扶持头部以缓解疼痛,此类情况在临床并不常见。有15%~33%的患者有神经系统的症状,其中以轻度截瘫和神经痛最为常见。症状的轻重视骨折移位压迫脊髓的程度和部位而定,严重者可发生呼吸骤停,多见于老年人,常当场死亡。
近日,我院脊柱外科团队利用术中O-Arm3D成像联合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成功实施1例枢椎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后脱位病例。该病例是一名老年患者,车祸外伤后出现心跳、呼吸骤停,被送至院创伤急救中心就诊。医务团队迅速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幸运的是,患者在鬼门关边缘几度徘徊后终被救了回来,逐渐恢复了神志,但不幸的是,患者显现了四肢截瘫症状,进一步检查确诊为枢椎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后脱位。
患者术前颈椎CT、MRI显示
枢椎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后脱位
该患者属于严重的枢椎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后方脱位,此类型骨折脱位患者临床及其罕见,致死、致瘫率极高,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是大多数脊柱外科医生不愿触碰的领域。急救团队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收入重症ICU监护治疗、并行颅骨持续牵引稳定齿状突骨折、复位寰枢椎脱位,同时脊柱外科团队接到会诊,王健主任第一时间组织讨论为患者制定了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术前椎动脉CTA未见椎动脉高跨表现
手术方法主要以前路齿状突螺钉加压内固定术和后路内固定手术为主:前路齿状突螺钉加压内固定术相对安全,但螺钉固定强度及复位能力不足;后路内固定手术方式相对安全的有椎板夹内固定、钢丝内固定等,但同样固定强度不佳,骨折端不融合发生几率高,枕颈融合术相对固定强度较大,但颈椎活动度受到限制,患者远期效果并不理想。为让患者术后保留更多的颈椎活动范围,手术团队放弃了风险相对较低的枕-颈融合术,而采用手术技术要求极高的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在决定了治疗方案后,脊柱外科团队对患者进行了一系列术前准备工作,包括颈椎MRI检查、椎动脉CTA明确有无椎动脉解剖变异等。
手术过程:经鼻插管全身麻醉后,在持续颅骨牵引状态下完成体位摆放、寰枢椎复位操作。在摆放过程中利用Mayfield架固定头颈,胶带将上肢固定于身体两侧,术中O-arm确认枢椎齿状突及寰枢椎得到有效复位。
患者颈后切口示意图、O-arm应用
术中显露枕骨大孔周缘、寰椎后弓、枢椎棘突及椎板、寰枢椎侧块,C4棘突上放置示踪器,术中O-arm自动扫描获取寰、枢椎重建影像并传输至导航系统自动注册。
然后在导航图像引导下,在寰、枢椎选取最佳进钉点和进钉角度植入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植入术后O-arm扫描重建图像显示C1-2椎弓根钉置钉位置精确
随后弯棒固定、锁紧螺钉尾帽。
颈椎内植物X线片显示枢椎骨折端复位满意,寰枢椎脱位已复位
术后颈椎MRI显示C1-2椎管内容积恢复,颈椎生理弧度恢复满意。
在伤后1周由骨科王健主任主刀为患者成功实施了C1-2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术中O-arm成像同步计算机数字导航技术确保了椎弓根螺钉植入的精确性,缜密的术前计划和娴熟的手术技术保证了手术的顺利实施。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即刻解除了繁重的颅骨牵引,使用方便拆装的颈托辅助外固定。目前患者正处于术后恢复期,病情平稳,并在康复医师专业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手术室O-arm及计算机数字导航系统
随着数字骨科技术发展,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慢慢兴起,使脊柱外科手术操作更加准确和安全,与传统的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相比在准确性和安全性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导航引导下的椎弓根螺钉植入较传统植入方法的优势还在于减少了术中反复定位及透视调整位置,节省了椎弓根螺钉植入的时间,而且还减少了因为反复调整螺钉所引起的椎弓根钉道的扩大及术后椎弓根螺钉失败的几率。随着我院O-arm(术中CT)影像机及计算机数字导航技术的引进、脊柱外科团队软实力的提升,大大提高了脊柱外科复杂手术的成功率。
脊柱外科团队简介
目前我院脊柱外科团队共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2名。博士及以上学历3名,硕士3名。团队成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上海市科委、浦东新区卫健委课题10余项;团队成员获浦东新区学科带头人1人,浦东新区优秀青年医学人才1人。先后于年、年获得浦东新区两项专科建设项目:微创脊柱外科、创伤脊柱外科。至今为止我院脊柱外科团队共完成各类脊柱手术数千例,范围涵盖了脊柱外科各类常规及疑难疾病。对于枕颈畸形、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颈椎管狭窄症、胸椎间盘突出症、胸椎黄韧带骨化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腰椎管狭窄症、脊柱侧弯、脊柱肿瘤、脊柱结核及脊柱外伤等各类脊柱疾患的手术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在脊柱微创的手术和科研方面做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工作,积极开展微创介入、后凸成形术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及其它溶骨性脊柱病损,均取得了显著疗效。同时相继开展椎间盘介入消融、椎间孔镜、椎间盘镜、微创通道、微创经皮内固定等脊柱微创手术。手术优良率达到99%以上。
王健
骨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硕导
浦东新区学科带头人
专业擅长:脊柱外科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下午
特需门诊时间:周五上午
参加及完成各类脊柱手术数千例,范围涵盖了脊柱外科各类常规及疑难疾病。对于枕颈畸形、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颈椎管狭窄症、胸椎间盘突出症、胸椎黄韧带骨化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腰椎管狭窄症、脊柱侧弯、脊柱肿瘤、脊柱结核及脊柱外伤等各类脊柱疾患的手术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作为第一负责人获得年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项;年浦东新区卫计委课题资助1项,并以第一负责人完成上海市卫计委课题资助1项,长宁区区级课题资助1项。至今已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著20余篇,编著专著3部;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武警部队医疗成果三等奖一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一项,个人荣立军队三等功一次,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任东林
副主任医师
专业擅长:脊柱外科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二上午
特需门诊时间:周二下午
从事脊柱外科临床工作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颈肩腰腿痛疾病的诊治,擅长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前路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及腰椎滑脱疾病的微创及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弯矫形手术,脊柱结核、肿瘤的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及参与浦东新区课题多项。
胥成平
副主任医师
宋鑫
副主任医师
张锋
副主任医师
韩帅
主治医师
焦鲲
主治医师
撰稿:宋鑫
原标题:《“脖子断了”还能活吗?我院脊柱外科团队用高科技把患者从“鬼门关”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