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是骨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患病率约为3.8%~17.6%,男女之比约为6:1。其发病率逐年增加,据统计,50岁左右的人群中约有25%发病,60岁则为50%,70岁左右几乎为%。如今,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空调、冰箱等电器被广泛使用,人们遭受风寒湿邪的机会逐渐增多,加上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工作方式的变化,人们长时间或大幅度屈颈的频度增大,故颈椎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小。
颈椎病病因病机的中医认识
颈椎病在中医古籍中散见于“项强”、“眩晕”、“痹证”、“颈肩痛”等范畴,《妇人良方颈项强痛方论》记载:“夫颈项属足太阳膀胱,足少阴肾,二经相为表里。若感风寒湿气,则发热恶寒,颈项强急,腰背反张,脉沉迟弦细”。《针灸甲乙经》中有:“颈项强身寒,头不可以顾……”。但更多学者将颈椎病归类于“痹证”范畴,《素问长刺节论》云:“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灵枢五变》篇云:“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著痹”。颈痹病位在颈部,与肝、脾、肾等脏腑关系密切.颈痹的致病因素可归纳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以素体虚弱、肝肾亏虚为本;外因以感受外邪、劳伤多见,但总不外“虚、邪、瘀”3个方面。基本病机为经脉痹阻,筋骨失养,伴关节紊乱错缝。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肝肾亏虚为主,标实以六淫、气滞、血瘀、痰湿为主。王拥军等提出在表“五体痹”和在里“五脏痹”的观点,指出风寒湿邪入袭按在表部位可分为皮痹、肉痹、脉痹、筋痹及骨痹的五体痹;若邪留筋骨,病深日久,营卫行涩,经脉不利,内传五藏,可以导致肺脾肝肾心等五脏之痹。
颈椎病病因病机的西医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邻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是颈椎病发生和发展的最基本原因。椎间盘退变使椎间隙狭窄,关节囊韧带松弛,脊柱活动时稳定性下降,进而引起椎体关节突关节、钩椎关节前后纵韧带及黄韧带等的变性、增生和钙化。最后出现脊髓、血管或神经刺激或压迫的表现;急性损伤可使原已退变的颈椎和椎间盘损害加重而诱发颈椎病,而慢性损伤对已退变颈椎加速其退变过程而提前出现症状。有颈椎发育性椎管狭窄者可在退行性变比较轻时就可出现压迫症状而发病。
颈椎病早期症状表现
颈椎病在临床上表现多种多样,所以分型方法也不尽相同,有些分型一直存在争议,但目前还是倾向于下面的5型分类:颈型、交感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其中颈型颈椎病是颈椎退变开始最早出现的形式,一般表现为:
颈部症状:
颈部不适感及活动受限,颈部疼痛、酸胀、拘谨、僵硬等,活动后好转;晨起、劳累、姿势不当及寒冷刺激后突然加剧;活动颈部有“嘎嘎”的响声;用手按压颈部有疼痛点;按摩颈部有韧带“弾响”,转动颈部不够灵活等。
肩部症状:
双肩发沉;肩部酸痛胀痛;劳累、久坐和姿势不当加重。
背部症状:
背部肌肉发紧、发僵,活动后或者按摩后好转;背部有疼痛点,按压明显;劳累和受寒背部不适症状加重。
头部症状:
常在劳累后感觉半边头部或者整个头部发紧、头痛,休息后好转。
颈型颈椎病早期调理
①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②调整姿势: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调整睡眠姿势;
③劳逸结合:针对长期低头的情况,养成有意识的抬头并活动颈部的习惯;
④注意运动:定期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放松身体,但也要注意运动姿势,也不可过激,引起运动损伤;
⑤调节情绪:根据自身爱好,听些和缓的音乐,放松心情;
⑥及时就诊:一旦出现颈肩部不适,及时就诊,接受正确指导和治疗。
保护颈椎的动作
站立或者是坐位都可以,双手抱头,手掌放在后脑勺上,头用力向后挺,双手用力向前拉,做一个对抗。对抗的时间一般15-20秒,如果胳膊老是放在上面有点累了,可以放下来,第二次重新放上去,这样反复的一次、两次,连续可以做到15-20次。如果觉得手放上去不方便,可以把头的后脑勺,靠在后面沙发,或者是书柜,靠在硬的地方,目的就是锻炼颈后面肌肉力量,当后面的肌肉的力量强大了,那么在低头伏案工作的时候,保护颈椎的能力就强大了。如果颈部的僵硬或者疼痛范围较大,已经累计的肩背部的疼痛,就可以再增加下面的这个动作进行锻炼了。站立位或者是坐位都可以,做扩胸运用。扩胸时一定是两个肘关节跟肩关节相水平,如果低了就达不到好的效果。当持平的时候,用力做扩胸,扩胸挺住15到20秒钟,算一次,一组可以做十五到二十次,这是对肩后面疼痛的肌肉的力量。只要大家多多注意日常保护和锻炼,就完全可以避免颈椎病对我们的伤害了。
(本文作者:朱瑜琪,中医院骨科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医院首届中青年名医,南方健康平台特级顾问)
参考文献:
陈淑长,迟景勋.中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
本文来源:人民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