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侠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骼会因老化而出现各种问题,如骨质疏松、骨关节炎、脊柱退行性疾病等老年多发病和常见病。伴随人口老龄化,我国老年骨科性疾病发病率持续增长,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群健康的重要因素。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他们表示,我国老年骨病发病率高、危害性大,但知晓率和就诊率却不高,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医院骨质疏松诊疗研究中心专家团队正在为老年人义诊。(医院供图)
从骨质疏松、关节炎到“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话:“人老了,腿脚不灵活了。”俗话说,树老根先枯,人老腿先衰。事实上,这可能是得了骨关节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骨量在无声无息中渐渐丢失,开始出现各类骨科疾病,如骨质疏松、关节炎等。
由于在骨折发生前通常没有任何症状,因此骨质疏松症常被称作骨骼健康的“隐形杀手”。专家表示,骨质疏松是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如果不引起重视,将会导致疼痛、脊柱变形和骨折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医院院长蒋协远表示,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一年内死亡率高达20%,因此常被人们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有许多患者骨折后便卧床不起,进而可能引发全身多脏器出现感染、衰竭等问题,最终可能出现死亡,需要高度警惕。
蒋协远说:“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很多合并骨折或者骨性关节炎等其他骨骼疾病,需要骨科及骨质疏松专科共同诊治,不仅要通过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如适当的体育运动和营养摄入,同时还要通过科学、规范的药物治疗。”
需要警惕的老年骨病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也就是说平均每5人中就有1例骨质疏松患者。其中,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甚。数据显示,5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2.1%,65岁以上更是达到了51.6%,也就是说平均每2人中就有1例骨质疏松患者。
骨关节炎、脊柱退行性疾病在临床中也非常多见,可导致关节疼痛、畸形与活动功能障碍,进而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年版)》中指出,60岁以上人群原发性骨关节炎的总体患病率已超过62%。
医院外科学系资深教授、骨科知名专家林进介绍,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人体只要有关节的地方都可能出现此类炎症反应,具有老年人患病较多、下肢发病多于上肢、女性多于男性等特点,年龄增长、肥胖等都是骨关节炎的高危因素。林进介绍,过度运动骨关节炎发病率最高,过少运动关节则会退化,而适当运动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关节炎的发生。
另外,好发于老年人,颈、腰椎发病率高的脊柱退行性疾病也日益成为影响中老年人健康和劳动能力的一个常见病。一项研究发现,在49岁时,80%的男性脊柱和60%的女性脊柱有退行性改变;而到达70岁时,不论男女,95%都有改变。脊柱退行性疾病可导致椎间盘突出和脊柱形态的改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0%,预计到年65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3亿。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骨科性疾病发病率或将持续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老年骨病发病率高、危害性大,但知晓率和就诊率却不高。调查显示,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40岁至49岁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患病知晓率仅为0.9%,50岁以上患者的患病知晓率也仅为7.0%,50岁以上人群中,接受过骨密度检测的仅占比3.7%。
受访专家表示,大多数患者认为这都是“老人病”,没必要治,结果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蒋协远表示,预防大于治疗,要把整个医疗关口前移,做到早诊、早控、早治,将骨病给老年人的危害降到最低,因此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测。
专家认为,对于老年骨病的治疗有许多误区需要公众警惕。许多老年人认为防治骨质疏松要多吃钙片,其实不然,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如果血液中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引起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