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间盘变性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业务院长下乡记张田胤山区卫生院来了城
TUhjnbcbe - 2024/6/19 19:39:00
01:51

编者按:年9月,济南市卫健委首批选派26名优秀卫生人才担任“业务院长”,开启健康扶贫工作新征程。为集中展现全市“业务院长”的帮扶成绩,济南市卫健委联合中国网推出“业务院长下乡记”主题采访活动,深入全市乡镇基层卫生院,挖掘“业务院长”帮扶故事和感人事迹,彰显白衣天使的高贵品德和勇于担当的使命感。

年9月4日,38岁的张田胤告别了同事和家人,驱车近里,翻山越岭,来到了济南市南部山区西营街道卫生院,从此在这里扎下了根。

这个土生土长的城里娃,大学毕业后进医院骨外科工作,年晋级为主治医师,是领导眼里的好员工,同事眼里的热心肠,病人眼里的“一把刀”,一路顺风顺水,事业红红火火。当他得知济南市卫健委启动了“业务院长”的扶贫项目,选派优秀卫生人才到扶贫重点乡镇和薄弱乡镇卫生院帮扶的消息后,他主动请缨,第一时间报名请战,于是来到了这个大山深处的街道卫生院,开启了不平凡的人生旅程。“我是一名党员,就要不忘初心,冲锋在前,竭尽所能做好健康扶贫工作。”

建章立制奋楫中流:点燃青春激情

“来之前就做好了面对困难的心理准备,但实际情况比想象得更难。在市一院,整天面对的是窗明几净的办公环境、一流的医疗设备,完备的就诊流程,每天只需全身心投入诊疗业务就可以。来到西营街道卫生院,仿佛面对的是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西营街道位于南部山区,经济并不发达,卫生院硬件设施陈旧,墙皮斑驳、起泡,楼内灯光昏黄,病床上的床单像是块旧抹布,医院只有26名在编职工,多为乡医出身,没有经过正规院校培训,而唯一的一间手术室灰尘密布,细问之下才发现,原来这里已有六七年没有开展过一例手术……

面对这样的情形,张田胤并没有气馁,条件艰苦正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这里的院领导对业务提升有迫切需求,所以我是幸运的,可以施展我的本领。”

说干就干,他积极对接院领导,建章立制,梳理就医流程,病人来了该进哪个门?如何分诊?病人该先去挂号还是先去找大夫诊治……从病人入院,到检查,到就诊,取药,住院,他将每个节点都规定落实到人,确立首诊负责制,确保不出现推诿的现象。

紧接着,他又打破“大锅饭”,建立门诊日志登记和服务满意度制度,从工作量、劳动纪律、病历质量、服务满意度等方面监督和约束,让临床一线大夫劳有所得、多劳多得,大大提高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新建住院票、出院卡片、自动出院协议书、拒绝抢救协议书、手术协议书等门诊和病房常规纸质表格,弥补了医疗安全漏洞;完善围手术期的流程,从手术室消毒、病室消毒、手卫生、手术器械的选择和消毒到术前准备、术后处理,所有流程他手把手地教,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万事开头难,只有点燃所有员工干事创业的激情,建立完备的规章制度,才能整齐划一、昂首挺胸奔赴战场。”

“做好一项事业,既要显霹雳手段,大刀阔斧,又要用菩萨心肠,润物无声。”卫生院的大夫书写病历不规范,怎么办?张田胤先是集中授课,详细讲解规范流程,晚上将所有大夫的病历收集起来,一页页批改、标注,并拍摄照片,做成PPT,利用星期五例行周会的机会,给大家讲解其中的关键之处,如此反复,终于在一个月之后,让所有大夫书写的病历都达到了标准。“总共批改了有几百份,像老师批改作业一样。”说起往事,张田胤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仁心仁术妙手回春:治好死不了的“癌症”

在例行查房时,张田胤听到病房里一位老太太抱怨自己常年失眠,每天只能勉强“迷糊”一个小时,痛苦不堪。经过仔细询问方才得知,老人家耳鸣得厉害,“像有一堆知了在耳边吱吱乱叫,日夜不休”,家人带着老人医院,无功而返,只好听天由命。“我这是得了死不了的‘癌症’,天天睡不着,生不如死。”听着老人家的呻吟,看着她红肿的双眼,张田胤的心里着实不忍。征得家人同意后,他仔细为老人做了检查,断定这是一种“神经性耳鸣”,于是就用在国外疼痛治疗领域的新技术“星状神经节阻滞术”进行治疗,只用了一个疗程,老太太的耳鸣症状大大缓解,每天晚上能踏踏实实睡足四个小时以上。一时间,张大夫妙手回春的“神奇”医术传遍十里八乡,许多病人慕名而来,专程要找“市里来的张大夫”。

跑遍山山水水:这个“白面书生”成了“黑脸张飞”

“西营街道下辖4个办事处,38个行政村,99个自然村,其中有38个卫生室,西营卫生院对其有业务指导和监督的责任,所以我经常下村检查,包括为老年人建档查体、为贫困户做医疗健康服务等。”来到西营卫生院,就是西营自家人。从来到西营的第一天,他就吃住在这里,以卫生院为家,用他自己的话说,“为病人抛家舍业,干工作没白没黑,真真下了大力了。”

为了便于工作,他甚至卖掉陪伴自己多年的宝贝爱车,换上了马力更强劲的自动挡汽车。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爬山越岭,跑遍了西营的山山水水,38个行政村卫生室里都留下了他的身影,这个“白面书生”“城里娃”,也晒成了“黑脸张飞”“庄稼汉”,每次回到市一院,同事都打趣他,“张飞回来了啊。”

苦心人,天不负。经过仔细调研,张田胤发现当地村民由于经常负重爬山劳作,长年的重体力劳动,使得颈椎病、腰腿疼的情况尤为多见,甚至每个来院就诊的病人,不管看内科还是外科,身上都带着这种病痛。

民有呼,我有应。张田胤积极对接市一院和卫生院领导,申请成立疼痛科,专门为村民解决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炎、大骨节症等病症,一下子解决了到卫生院就诊的60%以上病人的需求。

由于对这种地方病、常见病的诊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慕名而来的病人越来越多,卫生院的常规外科手术陆续开展起来,其中足踝矫形的高新技术手术甚至填补了南山区矫形手术的空白。

当地村民李书荣种植果树,一次他爬到树上摘山楂,一不小心踩空摔了下来,左脚摔伤,被就近送到了西营卫生院。张田胤赶紧给他检查,发现有5处骨折。家人担心卫生院的医疗水平,医院救治。张田胤告诉他,在这里就可以做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如果送到市里,不仅要忍受巨大的疼痛,花费也是不小的数目,何况家人还要脱产陪护,谁来照顾家里的果树?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让李书荣和家人动了心,手术获得巨大成功。“医院要花费四五万,而在西营卫生院,只用了不到一万元,还不耽误农活,里外一合计,真省了大钱。”李书荣逢人就夸张大夫的好。

“如今疼痛科已经成为西营卫生院的支柱科室,业务量突飞猛进,可以说口碑和品牌已经形成,村民们口口相传,影响日益扩大,门诊量越来越多,下一步将以疼痛科为基础,以点带面,把西营卫生院的业务提振起来。”说起未来的规划,张田胤信心十足。

背靠大树好乘凉:开启转诊绿色通道

一天晚上十点多,已经躺下休息的张田胤接到了村民韩自兴的求救电话,“疼得受不了了。”经过仔细询问,张田胤根据症状描述初步判断为肠管漏出来后卡在薄弱处无法回纳复位而导致的急性嵌顿疝,需要到医医院进行紧急手术。

张田胤赶紧联系自己的“娘家”——派出单医院,协调建立方便快捷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医院后,由对接医护人员评估其病情,以最快速度办完了就诊手续以及术前检查,不到两个小时,就躺在了手术台上进行治疗,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随着西营卫生院门诊量的不断增加,病人的情况更加复杂。我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需要‘娘家人’的支援,正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我们市一院的领导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持,不仅与西营卫生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多次选派‘精兵强将’到西营卫生院进行义诊,还对西营卫生院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王东院长多次莅临现场指导工作,让我工作起来底气十足。”

医院院长王东对张田胤的工作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选派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高的优秀人才支援乡镇卫生院的工作,医院的社会责任。张田胤各项能力特别突出,业务开展非常顺畅,展现出了市一院高超的业务水平和敢打敢拼的奉献精神。我到西营卫生院去了四五次,基层条件比较艰苦,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携手西营卫生院,让我们优质医疗资源和人才不断下沉,让当地医院的优质服务。”

在王东院长的推动下,医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西营卫生院展开技术帮扶、人才培养、巡回医疗等深度合作,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临床医疗和技术应用等资源共享,促进基层卫生院医疗技术的整体提高。截至目前,西营卫生院已向市一院转诊20多人。

业绩煌煌:山区卫生院华丽“蝶变”

一年多的时间里,西营街道卫生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病房进行了全新装修,墙壁粉刷一新,手术室设备完善,门诊量由原来每月人次左右,增加到每月余人次,收入也由原来的每月50万元增加到每月80余万元,每月住院病人达到60人,病床使用率为%,外科业务由原来仅能开展换药和简单清创缝合等操作,到现在已开展外科手术台,涵盖骨外、普外、泌尿外等专业。

展望未来,医院院长王东殷殷嘱托,“业务院长帮扶项目只有两年,两年后并不代表这项工作就结束了,对西营卫生院,我们要更紧密地联合,包括医疗设备、医疗技术、人员培训、病人的双向转诊,继续把帮扶工作做好,让当地的医院的医疗服务。”(张宗才)

1
查看完整版本: 业务院长下乡记张田胤山区卫生院来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