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关节半脱位在中医学中并无明确病名,根据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将其归属于“颈筋急”“眩晕”、“痉证”“项强”等范畴。祖国医学将颈椎称为“柱骨”,《灵枢》中记载:“柱骨,项后天柱骨也”。中医学认为,筋骨之间存在着互相平衡的关系,而寰枢关节半脱位属于骨错缝、筋出槽,在给予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一定要重视“筋骨并重”。中医学治疗该病常采用手法治疗,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手法方式,这些手法在角度、力度、方式及技巧方面都各不相同,本文针对手法治疗该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中不同手法治疗该病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1手法的作用机制
手法产生治疗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一,手法“质量”;二,手法位置的穴位及经络作用。所以,整体来说,采用手法治疗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在体表特殊位置使用手法之后,其所产生的应力能够直接对局部起到治疗效果,如对局部软组织损伤及骨关节错位起到一定的活血化瘀、理筋整复、纠正错位等作用;与此同时,手法所产生的波动动态力信号,能够通过机体的穴位、经脉及脏腑等,对机体产生良性刺激作用,从而起到调控整体动态的作用。手法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以下3方面:
第一,平衡阴阳。阴阳学说指出,机体均由阴阳构成的,两者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当阴阳双方维持平衡时,机体的生命活动就能够处于健康状态,一旦机体由于相关因素导致阴阳之间的平衡被破坏,就会使机体发生相关“阴阳失调”的表现进而出现病理变化。手法遵循“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治疗原则,依据不同的辨证分型,使用不同的手法来对机体进行刺激,使得病在半里半表者和而解之,结者散之,壅者通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进而引起机体中阴阳失衡的现象得到改变,正复邪去之。
第二,调和气血、经络与脏腑功能。手法对气血、经络与脏腑的作用在于实施手法时,可以推穴道,走经络;与此同时,在机体脏腑所反应的体表位置施以不同的手法,可达到手法透过体表渗透脏腑的效果。第三,恢复关节及筋骨功能。中医学中的关节及筋骨包括关节软骨盘、椎间盘、滑膜、关节囊、韧带、腱鞘、肌腱、肌肉及筋膜等相关软组织,能够通过手法达到舒筋通络、理筋整复及滑利关节的治疗效果,这部分软组织能够因为相关间接或者直接原因发生系列改变。
2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
2.1壮医经筋手法与改良小角度矢状位扳法相结合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
临床中对相关脊柱及痛症疾病的治疗中,壮医经筋手法充分体现并发扬了祖国民族医学的优点及特色,提出“筋结致痛”这一理论,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