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成功开展颈椎后路脊柱内镜下“钥匙孔手术”,在解除患者疼痛的同时,保留了颈椎手术节段的运动功能,具有切口小、恢复快等优点,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带来新希望。此手术的成医院在脊柱微创治疗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今年72岁的丁师傅一直从事农间劳作,长时间的弯腰负重工作导致丁师傅在7年前就患上了神经根型颈椎病。长期的颈肩痛、右上肢疼痛麻木给她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但是由于对开刀手术的恐惧,她一直选择保守治疗。一个月前,疼痛症状明显加重,颈肩部和右上肢的剧烈疼痛令她苦不堪言,特别是在夜晚时疼痛麻木明显加重,还出现了肌肉力量下降,颈部和右上肢无力的症状。丁师傅向医生描述:“白天得用左手托着右手,日常生活很费力。晚上不吃药的话连三个小时都睡不了,后来吃止疼药也不好使了”。
(“钥匙孔”手术切口)
一年前,丁师傅曾因腰椎医院进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手术,痊愈出院。此次,丁师傅希望再次通过微创方式解决颈椎疾患,入院后进行了全面检查,影像学结果显示第5—第6颈椎间盘突出并刺激压迫右侧神经根,符合手术指征。完善术前准备后,骨科主任谭俊平副主任医师带领团队为其实施微创“钥匙孔手术”——颈椎后路脊柱内镜下颈椎管减压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手术非常顺利,麻醉清醒后,丁师傅颈肩部及右上肢的疼痛症状立即消失,四肢活动正常,肢体力量也恢复了。“医院的医生护士,你看,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丁师傅高兴地对同病房病友说道。
据谭俊平副主任医师介绍,随着电子产品、手机的广泛引用,“低头族”越来越多,颈椎病在临床中就越来越常见。颈椎病是一类退行性病变,与长期低头、坐姿不正、脖子长时间固定在一个姿势等有关。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患者常常出现上肢放射性麻痛伴颈肩部疼痛,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颈椎后路“钥匙孔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可采用全麻及局麻方式,通过术前精准定位,术中靶向穿刺,借助工作通道可直达突出的椎间盘位置,在脊柱内镜辅助下利用动力系统在颈椎椎板和关节突之间磨除少许骨质,形成一个直径6毫米左右“钥匙孔”大小的减压窗,在这个“钥匙孔”内完成突出髓核的摘除,手术切口仅有1厘米。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
谭俊平副主任医师提示:少低头,适当进行颈肩部的功能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是预防颈椎病的主要手段。一旦出现四肢麻木无力疼痛、双手精细动作笨拙、行走时双足踩棉花感等症状应尽早就医。
(通讯员向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