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深圳市宝安区航城街道金荔花园的张伯,是多年的糖尿病患者,并伴有高血压、冠心病。过去他常在家人的陪同下,到离家8医院看病,舟车劳顿。如今,张伯下楼过一条马路,医院挂上医院的专家号。张伯的女儿表示:“现在父亲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做女儿的放心多了。”
从距离8公里到“家门口”,缩短的不仅仅是物理距离,也是宝安区不断加强社康服务体系建设,全方位扩容提质社康服务的直观展现。
社康是居民的健康守门人,也是构建“顶天立地”医疗卫生大格局的重要“地”基。目前,宝安全区已有家社康机构,数量全市最多,基本实现“10分钟就医服务圈”。
扩容提质,宝安社康机构总数已达到家
张伯医院医院,正是宝安稳步推动社康扩容提质的体现之一。该院于去年11月10日正式开诊,是深圳市卫健委批医院,也是宝安区航城医院。医院就相当于社康中心的“plus”版,除了包含社康中心的常规功能,还设有24小时急诊、常态化专家门诊、口腔门诊、张病床住院服务等。在医院就诊的市民吴女士表示:“医院24小时有医生坐阵,‘小病小痛’基本都能搞定”。
记者了解到,根据新修订的《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设置标准》,每家医院全科医生数量不得少于8名,而医院远超这一标准,配有专职医务人员68名,其中全科医师24名,专家门医院院本部专科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专家轮值出诊。
近日,深圳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年度“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中表现突出、服务优质,获得国家卫健委通报表扬,有5家均来自宝安,医院正是其中之一。
社康中心、社康站也要多层次发展。7月1日,坪洲社康中心等6家社康机构揭牌,宝安社康再添有力“新*”。至此,宝安区已有家社康机构,数量全市最多,覆盖了全区个社区,平均每个社区1.6家,基本实现“10分钟就医服务圈”。
强服务,“医养融合”养老有“医”靠
医院(颐年社康中心),因近日常头晕耳鸣,刘女士特意前来进行艾灸、针灸等中医理疗。“这里环境清净,医生温柔负责任,很满意的一次理疗。”刘女士对这次治疗体验颇为满意。
年,燕罗颐年社康中心升级为燕罗医院(医院),打破医康养多方管理的局面,第一次将中医药和养老深度融合,成为全市首家“医养融合”医院,曾作为深圳特区改革样板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医院(颐年社康中心)副主任吴子君介绍,医院集团优势,与养老院实行一体化管理,构建“一院双证、两院一体”的管理机制,实现养老与医疗紧密联合,除了提供基本诊疗服务及中医药服务外,还可开展中医药养老服务,为有需要的长者提供定期上门的医疗及护理服务,帮助长者提高自我照顾能力,减少入院次数,并提供老年人健康管理、康复治疗、养生保健、临终安宁疗护等服务。
康奶奶便是受益者之一。1年半前,康奶奶因意外摔伤导致腿部骨折,颈椎间盘也总感觉疼痛。为了减少老人奔波,康奶奶签约的家庭医生便定期上门,利用中医特色疗法为她治疗。如今,康奶奶不仅腿脚恢复,颈椎疼痛也得到极大改善。
树标杆,建成“10分钟社康圈”
“小病在社区、医院、康复回社区,宝安已基本形成‘上下联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格局。”宝安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宝安将继续立足“防-治-管”全闭环,强化社康机构分级诊疗网底功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堡垒功能以及居民健康管理平台功能,提升急诊急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能力,夯实基本医疗、家庭医生、基本公共卫生三大服务基础。
近日出台的《宝安区加快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优化社康机构网点设置,年新建17家社康中心(站),到年,社康机构总数达到家,其中医院6家、社康中心(站)家,并有15家社康机构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标准,形成医院-社康中心-社康站立体化、便民化布局,建成“10分钟社康圈”。
同时,该方案明确提出推动资源共享,医院与社康融合、医疗与预防融合、全科与专科协同的分级诊疗模式;鼓励与港澳共建区域医疗联合体和全科联盟;大力推广“先全科后专科”就诊模式,不断提高居民对社康机构的满意度、认可度,到年社康机构诊疗量占比达到55%。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袁静娴
受访单位供图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吴素红吴吉
编辑:*晓敏
审读:乔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