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赵鸿飞通讯员杨柳
人的颈椎一共有7节,依靠椎间盘、韧带、肌肉连接。正常情况下,这7节颈椎是弯的。如果颈椎曲度变直,二七一旦颈椎向反方向弯曲,医学上就叫做“颈椎反弓”。
84岁的于奶奶患上的并不是普通的颈椎病,而是比颈椎反弓还要严重的“颈椎后凸”。近日,医院脊柱骨病科主任在陶惠人教授的带领下,该院脊柱骨病科团队为于奶奶实施了手术,终于把她向后凸的脖子“扳”回来了。术后,于奶奶走路比之前轻松了,手指的触摸感也比从前清晰了。
颈椎严重后凸畸形,老人的脖子直接“折”出一个“角”
于奶奶是一名老教师,年初来到深圳后,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40多年。退休后,于奶奶依然离职不离岗,发挥着余热。同时,多年养成的习惯在她退休后依旧保持。她每天至少进行1个小时的阅读。可长年累月的伏案工作,年复一年低头看书,于奶奶的头严重前倾。她的头向前探出,像是随时会从脖子上“掉”出去,她的脖子直接“折”出一个“角”。
因为颈椎严重的后凸畸形,于奶奶不能久站,平时只能用手撑着下巴才能缓解脖子的酸累。积劳成疾之下,她的颈椎间盘出现退变突出,椎管中的脊髓被压迫。这意味着,她的脊髓功能已经严重受损。于奶奶的身体遭受着各种各样的痛苦。她经常双手麻木,用手指无法辨别衣服干湿的程度;握笔无力;走路不成直线。上下楼梯时,她必须扶着栏杆借力。特别是在下楼梯时,她只能两步一台阶地逐级逐级迈步……
手、脚的感觉和功能的异常状态,正是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的表现。如果再继续发展下去,于奶奶有可能会走不了路,甚至大小便失禁。
害怕脖子上来一刀,老人差点“瘫”了
被疾病折磨了多年,于医院。考虑到手术会在脖子上“动刀”,颈椎周围有那么多重要的神经和血管,手术一旦失败,有可能瘫痪,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于奶奶一直对手术治疗充满恐惧。
一个偶然的机会,于奶奶的家医院脊柱骨病科在学科带头人陶惠人教授的带领下,于年成功救治了国内首例3-on折叠人。了解到这个信息,于奶奶和家人燃起了希望,让他们对手术治疗有了信心。
“连这么严重的折叠人都成功通过手术获得新生,我相信脊柱骨病科团队也可以把我的脖子摆正。”她说
妙手“摆”正脖子支线任务,解除神经压迫
颈椎后凸畸形的评估与矫治,一直以来是脊柱外科难度系数大且极具有挑战的领域。于奶奶已经84岁,她有多年的高血压病史。
于奶奶的手术难度系数高,危险系数也高。医院组织全院力量,开展脊柱骨病科、麻醉科、心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会诊讨论,充分分析围手术期的风险并做好预案。
在陶惠人教授的带领下,该院脊柱骨病科团队凭借丰富临床经验和娴熟的手术操作,精准、顺利完成了于奶奶的手术,把向后凸的脖子“扳”回来了。
手术后,于奶奶觉得走路比之前轻松,手指的感觉也比之前清晰。
略有遗憾的是,因为于奶奶的脊髓受压的时间太久,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伤。她的手指和双腿目前仍有麻木和乏力感,如果恢复到灵活自如的程度,仍需要更长的恢复时间。
保护颈椎分四步走
过去,颈椎病、腰椎病等脊柱疾病在中老年人和体力劳动者中多见。但如今,年轻人甚至青少年的发病率也逐年攀升。
人们在低头看手机时,颈椎承受的重量明显增加。脑袋前倾的角度越大,颈椎负重也越大。直立时,普通成年人的脑袋平均重量为5公斤;前倾30°时,颈椎负重约为18公斤;前倾60°时,颈椎负重达到了27公斤;低头玩手机时,相当于脖子上“骑”了一个7岁的孩子或者在脖子上“拴”了5个10斤重的大西瓜!
医院脊柱骨病科医生提醒:一些职业免不了需要久坐、长期低头,比如程序员、编辑、司机、教师、医生等,颈、胸、腰、背部每天都处于高压力的紧张状态,颈椎极易疼痛不适,可通过纠正不良姿势、选择舒适枕头、锻炼颈部肌肉等方法,保护颈椎、缓解不适。而如果已经出现了手指灵活性不如前、手指精细动作显得笨拙、走路踩棉花感、走路不稳等异常状态,应该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的治疗指导意见,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审读:孙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