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间盘变性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我院陈华江袁文教授团队项目获得上海医学
TUhjnbcbe - 2023/4/29 18:33:00
    

医院骨科脊柱一病区

陈华江、袁文教授团队项目

颈椎病新诊疗技术及器械的研发与应用

获得年度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年度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候选项目答辩会于年3月17日在上海市医学会学术报告厅举行。通过现场答辩和50余位专家投票,产生一等奖6项、

上海医学科技奖

上海医学科技奖是由上海市医学会设立,面向本市医药卫生行业的科学技术奖项。自年设立至今,上海医学科技奖致力于引领医学科技创新发展,营造崇尚科学、尊重人才、褒扬先进的氛围,促进医学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上海医学科技事业的发展,为提高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推广普及先进医学科技技术、促进本市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本市乃至全国具有较高影响力和地位。

年度上海医学科技奖授奖项目共有5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23项,成果推广奖获奖2项,社区卫生奖5项。

获奖项目简介

颈椎病新诊疗技术及器械的研发与应用

主要完成人

陈华江?袁文?曹??鹏?徐辰?田?野

吴晓东?胡博?臧法智?梁磊?王建喜

陈华江教授答辩现场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年中国疾病负担研究报告》,颈肩痛已成为中国非致死性疾病中危害患者健康的第一位因素。

作为颈肩痛主要病因之一的颈椎病,不仅能导致患者肢体疼痛、麻木和肌力下降,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瘫痪。

作为国内颈椎病临床诊疗及研究的重要中心之一,该项目在近10余年来针对颈椎病诊治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内植物研发、手术方式规范、术后疗效评判、发病机理及分子治疗靶点探索等方面开展系统性研究,并取得突破性进展与成果。具体可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创新颈椎内植入物,减少手术并发症

(1)针对国内外传统内固定颈椎手术后的吞咽困难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关键问题,在国内率先开展零切迹融合内植物术式,并进行相关临床疗效、适应证等研究,提出使用规范并被广泛应用。

(2)针对颈椎前路手术内固定系统的既有缺陷,研发新型颈椎融合carmen内植入物系统。相关产品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并获得美国fda及德国dnv认证,于年正式在欧美及国内上市。利用该系统开展颈椎融合手术例数逾千台,在包括国内、德国、沙医院被使用。

(3)针对颈椎后路内固定螺钉松动及螺钉拔出等并发症,设计了具有独特孔隙率及厚度的钽涂层钛合金螺钉,具有更强的抗拔出力以及骨融合率,降低后路内固定相关并发症,获相关国家专利授权并发表多篇论著。

(4)创新颈椎手术训练体系,通过虚拟+实物操作培训模式显著降低年轻医师颈椎手术的学习曲线。

规范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式,提高整体疗效

(1)国内率先开展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式(cadr)的相关应用研究,率先提出cadr术后颈椎生物力学改变对疗效的影响。

(2)针对cadr术后并发症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影响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关键因素,并首次提出人工椎间盘假体/椎体比率对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影响,应用后显著降低cadr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率。

建立颈椎病预后精准评估体系

(1)建立脊髓型颈椎病预后与手术时机的影像学评价体系,率先提出脊髓高信号的临床分级诊疗体系及颈椎矢状位参数对颈椎病预后影响的评估指标,对正确把握颈椎病手术时机及改善手术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2)针对术中矫形及颈椎病围手术期评估,研发系列测量仪器,提高手术操作及预后评价精确性。

项目纳入关键sci期刊论著20篇,涉及sci期刊论著47篇,涉及国家发明专利6项,国际专利1项。相应研究成果受到共计24项省部级以上课题项目的资助,其中国自然基金项目1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相关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及学术影响力。

医院骨科脊柱一病区

该病区在袁文教授、陈华江教授的带领下专注于颈椎伤病的外科诊疗,形成了以颈椎退变性疾病、颈椎畸形、颈椎外伤以及颈椎感染为特色的临床诊疗创新体系。自年组建以来,秉承“求真务实,知行合一,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精神,获得校集体三等功、基层建设先进单位、优秀团支部等一系列荣誉;近5年新增科研基金项目5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项;近5年发表sci期刊论著79篇,5分以上14篇,10分以上3篇。

来源|骨科

监制|季莹

编审|王丹琳

编辑|方梅兰

主管|医院*工处

投稿|

qq.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院陈华江袁文教授团队项目获得上海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