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医院看病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医院已经做了检查化验,医院,医生又让我做检查化验呢?这样又多花钱又耽误时间,是不是医院创收才故意难为我们?
其实,大医院医生加做、重做这些检查项目往往是非常必要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患者自带的检查有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不够“全”
医院的医生由医院检查设备的限制,往往并不能完成某些细分专科疾病的全部检查项目。
比如高精度磁共振仪器价格高昂,但对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诊断是必须的,部分医院并没有配备这样的高精度磁共振仪器;比如肌电图对评估周围神经病变部位、损伤程度等非常重要,但由于高水平肌电图技师培养困难、设备价格高,很多医院也没有配备。像以上这些高精尖的特殊检查就必医院才能补充完成。
不够“新”
CT、磁共振、X线片、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等这些检查、化验都只是采集了那一个时间点的部分身体数据,而大部分疾病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几乎所有的检查、化验都有特定的“时效性”,超出太多时间往往就不能准确反映身体的状态,进而也就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这个“时间节点”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检查项目不同而区别巨大。
例如,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腰椎磁共振检查最好是3个月以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化验最好是2周以内的,一些紧急情况下,比如严重低血钾、高血糖、肾功能衰竭等,有可能一两个小时就要复查一次。所以医生肯定倾向于最“新”的检查化验结果,这样好让医生更准确评估患者的身体状态和病变情况。
那这是否就意味着之前的检查化验结果没意义了?当然不是。比如如果1年前患者胸部CT发现微小结节,1年后再复查胸部CT,发现结节没有明显变化,医生会建议患者继续定期复查就可以了;但如果发现结节突然变大、出现毛刺样改变,那医生就会建议尽早手术切除;比如患者2个月前刚查过腰椎磁共振,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但近几天腰腿疼症状明显加重,医生很可能会建议其赶紧再复查一个腰椎磁共振,如果发现腰椎间盘较2个月前明显突出甚至脱出、压迫腰椎神经,医生会安排更积极的治疗方案,比如精准定位超微创治疗或者开刀治疗。
不够“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越来越个体化、精确化、微创化,这对检查、化验的精确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患者做磁共振检查时是按照2-5mm一层的级别进行扫描的,一套检查下来会拍摄几百张影像,这么多影像结果要打印成胶片可能得有上百张,所以不可能都打印成片子让患者带走,只会选择一部分有代表性的、缩小以后打印成2-4张胶片,这区区几张缩小后的片子一般也就能用来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但要详细评估病变程度、制定具体手术方案,医院系统里那些原始影像结果,想分析哪个层面就可以放大、对比观看;
像磁共振检查这种高精尖仪器,并非“人躺到里面,按一下按钮”那么简单。只有通过长时间培训、磨合,影像专业技师根据医生提供的患者信息,调整机器角度、窗宽、灰度、层数等各种参数,才能将医生想看的病变最真实、准确地展现出来,协助临床医生做出最佳判断。
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医生们也都只是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而不是拥有“透视眼”“顺风耳”的“神”,所有这些必要的检查、化验就是医生们的“透视眼睛”“顺风耳朵”,让医生获得全面、及时、准确的检查结果是非常重要的。临床医生在这些检查结果上越是“较真”,越是认真研究、对比患者的检查资料,越能准确判断病情、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医院)
《中国医药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张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