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间盘变性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人类进化聊到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什么 [复制链接]

1#

网上段子手说:“成绩不突出,事业不突出,就是腰间盘突出”,虽然是个笑话,但不可否认的是生活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非常高,在国人中的发病率达到18%,长期占据椎管疾病发病率的榜首。那么为什么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么容易突出?突出了还不容易好?

说到腰椎间盘为什么容易退变,还要追溯到人类的进化历史。我们的祖先本来是爬行动物,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从爬行动物进化到直立的人类,但是很多器官并没有完全适应直立的状态,包括人类的脊柱和椎间盘。腰部的椎间盘在爬行动物时代并不需要承担人类上半身的体重,只需要起到连接脊柱和活动的功能,但是到了直立时代,不得不担起支撑上半身体重的重任。

人类从爬行动物进化而来

但是椎间盘担起这份重任的同时,得到的营养却是最少的,腰椎间盘的血管供应在儿童期就开始逐渐闭塞,青年时代就需要完全依靠周边的组织液来渗透供应,随着营养供应的不足,人类的腰椎间盘从青年时代就开始退变了。当我们的肌肉、神经、骨骼风华正茂的时候,椎间盘就已经开始变老,早衰,其最主要的表现是含水量减少,弹性降低和自我修复能力变差。

24岁的年龄60岁的腰

椎间盘承担最繁重的工作,吸收最少的营养,真可谓是“光让马儿跑,不让马儿多吃草”,最终的结果就是马儿容易累坏,生病,如果再不注意保护腰部,椎间盘就会在过度负担和缺乏营养的状态下突出。

门诊二十多岁患者:椎间盘变性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之所以患病以后不容易通过保守治疗治愈,也是因为椎间盘本身缺乏血供,只能依靠周边的组织液渗透获取营养,长期处在营养贫乏的状态,给他一个额外的打击,就容易一蹶不振。但在临床上,通过规范而长期的保守治疗,仍有80%以上的患者可以治愈,避免手术,但需要经过正规医生的建议下进行保守治疗,不能盲目坚持而贻误病情。

遵循医生规范的指导和建议

那么椎间盘的结构是怎样的,突出的到底是那一部分呢?腰椎间盘位于两个椎体之间,是一个具有流体力学特性的结构,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三部分构成,其中髓核为中央部分,纤维环为周围部分,包绕髓核,软骨板为上、下部分,直接与椎体骨组织相连,整个腰椎间盘的厚度为8mm~10mm,突出的部分一般就是髓核组织,本质上我们所说的椎间盘突出就是髓核突出。

椎间盘的基本结构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什么样的表现,最常发生的部位在哪里?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主要的表现是腰痛和下肢疼痛麻木,严重的患者会出现马尾神经症状,导致大小便失禁甚至下肢瘫痪,所以千万不可轻视腰疼腿疼这些小毛病。

过去认为只有中老年人会得腰椎间盘突出症,这是一个误区,事实上年轻人也会得这种病,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像抬重物、撞击等一些强大的外力以及久坐、劳累等慢性劳损都会使年轻人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现代社会白领们缺乏锻炼,腰椎间盘的退变和突出有年轻化的趋势,门诊上不乏有二十多岁的青年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部位的发病率最高,约占全部患者的95%。

保持正确的坐姿

那么哪些是椎间盘突出的危险因素呢?应该如何最大程度避免椎间盘突出?

SPINE是脊柱外科临床应用方面最权威的杂志之一,在以上这篇杂志上的对国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大宗病历(例)调查显示:家族史、过重的腰椎负荷、工作过于勤奋、时间紧迫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体育锻炼和睡硬床可能是椎间盘突出症的保护因素。那么显而易见,在生活中注意适当的休息,适当的锻炼,将家里的席梦思换成稍微硬的床板,避免抬重物是我们避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良好措施。

上图是在各种动作下腰椎的负荷,供大家参考,如图所示:仰卧“躺平“是对腰部最友好的动作,这个地球人都知道。而不正确的抬重物的姿势对腰椎负荷最大,最伤腰,避免这种错误动作对腰椎保护非常重要,最后希望朋友们都有个健康的腰椎。

正确的抬重视姿势

魏劲松主任

医院脊柱退变与畸形外科主任,脊柱畸形专病中心负责人。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年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脊柱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医院学会修复重建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康复学会骨肿瘤分会常务委员,湛江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湛江市医学会脊柱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从事骨科20余年,对骨科各种疑难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自医院在粤西地区率先创建脊柱外科以来,一直从事脊柱外科工作,积累了大量脊柱外科临床经验。曾在美国西部脊柱外科中心、美国圣地亚哥脊柱外科培训基地、医院、医院、医院、第三医院、医院等地专门学习脊柱外科及微创外科。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脊柱侧弯、后凸畸形、脊柱结核、脊柱感染、脊柱肿瘤、脊柱骨折、颈肩腰腿痛疾病,以及骨质疏松症、骨肿瘤的诊断治疗及微创手术治疗。在粤西地区率先及大量开展了脊柱微创手术,上颈椎手术,脊柱肿瘤椎体全切除及稳定性重建术,脊柱侧弯、后凸畸形矫形术,重度胸椎*韧带骨化等高难度手术。骨科及脊柱微创外科手术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第一通讯作者在国外发表SCI论文9篇,最高单篇影响因子6.35。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项,广东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一项。

魏劲松主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