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间盘变性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天津名中医王遵来我与中医一起前行澎湃在 [复制链接]

1#

津云新闻记者马扬洋

年12月,天津市发布的“天津名中医名单”中,王遵来作为最年轻的上榜者,位列其中。这虽然是他获得的众多荣誉之一,但对于王遵来来说,与自己工作相关的认可,最让他感到高兴,“我不过是名医生,我只是做了我分内的事。”

从军人到医生:“我不去,谁去?”

时间回溯到年,当时17岁的王遵来,初中毕业后入伍,医院天津中医门诊部,成为了一名部队医务工作者。“零起点”的他,学会了量血压、听心跳、消毒、打针,还接触了后来让他决心为之奉献终生的职业方向:中医。

中医的博大精深让王遵来为之着迷,但仅有的知识水平成为了他探索中医“奥秘”的绊脚石。年,王遵来报考了天津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开启了四年边学习、边工作的难忘时光,“我那时下了课就往门诊部赶,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很快就能运用在实践中,这让我提升很快。”王遵来回忆。

很快,3年的时间,王遵来就可以独立出诊了,但是初出茅庐的他,还未能得到病人的认可。一次,有位大娘向王遵来的同事刘大夫求诊,正赶上刘大夫忙着,王遵来便主动上去:“大娘,我给您治!”没想到,大娘却委婉地拒绝了。这件事让王遵来感到“不服”,却也成为了他继续努力的动力,“总有一天,我要让病人信赖我的医术,主动找我治病”!

倔强的王遵来,铆足了劲,身边同事的“手艺”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为了学习推拿技术,他一天要给20多个病人做按摩,3天的时间,他手指就肿得像胡萝卜一样,筷子都拿不起来了。“坚持不住的时候,就想想自己的目标,练本领就得能吃苦。”王遵来不断给自己加油打气,用心观察加不断练习,慢慢地,梦想终于照进现实,病人真的“排着队来找他看病”。在感到自豪的同时,王遵来也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当时已医院副院长的王遵来,立即组织员工向灾区捐款,并率领16名精兵强将,带着数万元善款和价值数十万元的药品,于当晚9点抵达四川省石舫市洛城村。这个重灾村,除了许多死亡者,废墟中还有更多的受伤民众急待救援。

王遵来带领着医疗小分队,在灾区奋斗了15个昼夜,共救治名轻重灾民。余震不断,头顶就是堰塞湖,一旦崩溃,后果不堪设想,但这么多伤者急等救治,没有人选择退却。三十多摄氏度的高温下,每天挖废墟找人、救治、消毒、善后……医疗队“泡”在震区废墟里,餐风雨、滚泥土,顾不上洗脸,每个人都蓬头垢面,一身酸臭。

“原以为自己是医生,见惯了死伤,可一到现场,还是吓傻了。”王遵来说:“那场面,到现在了说起来还难过。”有位身患残疾的大妈,独生女儿生日当天惨死在地震中。大妈徒手把女儿从废墟里挖出来,埋到自家屋后,每日按时送去三餐,自己却水米不沾,人瘦得只剩骨架了。王遵来看到此景流泪了,一回回抽空去劝慰这位母亲,硬是让她放下悲痛,直面灾难,参加了救灾队伍。

据统计,王遵来带领医疗小分队巡诊、防疫消毒上百次,防疫消毒面积达八十多平方公里,行程达上千公里,对灾民心理干预近千人次。为洛水镇全镇的儿童接种乙脑和甲肝疫苗达人次。

年4月14日,玉树县地震。王遵来医院的全体员工,为玉树地震灾区同胞捐款。同时,根据灾区实际需要,迅速组建“天津青年抗震救灾医疗小分队”,奔赴玉树开展救援工作。他们在结古镇赛马场居民安置点附近建起了帐篷营地,共在玉树灾区奋战了10多个日日夜夜,救治伤员多名,并建起玉树唯一的“天津医疗点”及第一所“天津希望帐蓬学校”。

“我是军人出身,现在是一名医生,国有灾、民有难之时,我不去,谁去?”王遵来说。

中医,我毕生的追求和梦想

二十余年的从医经历,让王遵来获得了不少的荣誉和认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世界脊诊整脊医学联盟执行主席、美国西北健康医科大学客座教授、天津市“”创新型人才团队学科带头人、天津市人才发展特殊支持计划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带头人……

但是对于王遵来来说,这些只是“称号”,“看病救人”才是自己不变的追求,“要当一名好医生,除了扎实的临床学科基础、细致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在面对患者的痛苦时,当患者将充满期待的目光投向医生时,每一名医生都会感觉到有一条生命交到自己手中,这样的担子压在自己肩上,不是一般的责任,要尽最大的努力让患者得到最好的医疗和服务。”

这些年来,王遵来白天带领着全院的整脊大夫会诊疑难病例,晚上总结工作经验,指导手法练习。他潜心研究,独创了脊诊诊法,即:用手指触摸脊柱,诊断脊柱相关内脏疾病,准确率达90%以上;创立了“小角度、小力度、小幅度”三小推拿整脊手法,提出了“大整脊”概念和“1+7”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新模式用于临床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胸椎小关节紊乱以及多种脊柱相关疾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副作用,该技术填补了中医领域的空白,被中华中医药学会列为“百项特色”重点推广项目。

医院副院长,他积极开展新技术和创新研究,勇当“科技兴院”的带头人。王遵来先后成功主持和领导了市、区级科研项目和自选研究项目30余项,撰写的数十篇见解独到的医学论文在市级和国家级医学刊物上发表。

年12月23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要适度扩大中医药类“一流学科”建设规模,五年内完成第一轮中医学专业认证工作。正如王遵来所期盼的一样,国家和社会对于中医学的重视,正在逐步提升。

“世界的脊诊整脊技术在中国。我想把我们的技术推广出去,让全世界能享受到中医的精妙。”这是王遵来最大的梦想,他一直在为此努力。作为脊诊整脊继续教育基地主任,王遵来认真落实“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亲自主持召开的高级研修班、世界级的学术论坛所培养的人才达千人以上。由王遵来牵头成立的世界脊诊整脊医学联盟,会员已逾余人,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并辐射到美、日、韩、新、马、泰等国。

,继续前行

王遵来师承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教授,“我的研究生导师是张伯礼教授,毕业后也一直跟老师学习、求教。”王遵来说,正是张伯礼院士的言传身教,让自己对中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在中医专业领域的成长,除了临床实践之外,有许多的名医曾帮助过我,但在中医学科、发展、格局等方面,都得益于张院士的引导,得益于他传授给我的思想,得益于他对‘创新’的执着。”

医院的院长,年王遵来依然要把中医“创新”和“推广”作为主要的目标和方向,“医院医院,我们今年要做的事情很多,健康小屋,移动互联网医疗诊室进社区、进高校等等。”王遵来介绍。

据了解,年1月17日,医院医院获批成为天津市首家民营医院,“互联网医疗的优势很大,比如增加医保报销范围,促进无接触、便利、可追溯优势的线上化医疗进程等等。”

年,王医院,继续扩大互联网医疗优势,把“创新”与“中医”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医院医院院长武玉明介绍,建立互联网健康小屋,就是医院中医学的专业性,对金融机构、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大型民企等定制上门高端服务,“虽然大型企业有自己的医务室或小型的门诊,但是大部分都达不到职工看病的需求。我们健康小屋不仅配备医生为职工看病,还提供送药上门的服务。这种一体化的服务,既节省了职工的时间,医院挂号、排队就能看病,还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

武玉明告诉记者,“健康小屋”配备了各种健康数据信息采集设备,职工可随时进行血糖、血压、体重、体脂率、心率和精神压力等健康指标的监测。年,医院已经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健康管理服务协议,以“健康小屋”模式为职工提供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就医及转诊绿色通道等服务。年,“健康小屋”还将入驻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开创了企事业单位职工健康管理新模式。

除了“进单位”,医院年还要将医疗数据与社区服务结合起来,为社区患者找医生、找科室、找医院、找家政、找健康产品,提供智慧医疗和个性化医疗,全程、全生命周期服务,实现健康档案管理。

“进高校”也是医院的新尝试之一。年12月27日,医院天津师范大学分院建立。医院的基础上,引进北门医疗专业化医疗卫生服务,添置必要的医疗设备设施,开设名医师主任咨询门诊、脊诊整脊治疗特色门诊、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门诊、互联网医疗诊疗等,节省校内人员看病就医时间,方便处方和药物提取等,提升必要的医疗保障服务。

“当然最重要的,年我们要继续传承老一辈奉献和创新的精神,作为医生,如果没有老黄牛的干劲,没有为人民服务至上的孺子牛的理念,那工作一定是开展不好的。脚踏实地,为中医事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王遵来表示。

原标题:《天津名中医王遵来:我与中医一起前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